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兴庆、雁塔、曲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约4658亩,下设29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开设90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9个;有在编教工6617人,学生51098名。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在编教工6660人,其中专任教师3810人。师资队伍中入选院士、杰青等国家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478人次,获评国家级各类创新团队51个,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3名。

西安交通大学部分师资

西安交通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31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开设9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

西安交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计算科学、统计学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互联网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科学、建筑学(五年制)、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制药工程、基础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药学、临床药学(五年制)、法医学(五年制)、护理学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贸易经济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劳动社会保障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书法学、雕塑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网络与新媒体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法学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日语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项目

  • 西安交通大学

    同等学力博士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博士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机械工程...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学院博士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材料学院)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能...

    模式:在职 / 学制:-
    名校博士/专业可选
    费用:-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学校6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1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8门,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2000年至今,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地与人才专项等重大项目数百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85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43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政府、企业等共建25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契机,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以医工交叉为突破点,加速促进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医学前沿研究,构建具有交大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医学教育新体系,推动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医学学科突破发展,建成一流医学学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学、物理学、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护理学、哲学、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化学、法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护理学、哲学、社会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临床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化学、法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哲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体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机械、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应用统计、会计、工程管理、社会工作、艺术、翻译、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管理、金融、税务、国际商务、建筑学、土木水利、法律、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体育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国际法治研究院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71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794平方米,阅览座位3960余席;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累计藏书583.6万册(件)。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132个平台约330个子库;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2万余种,中西文电子图书176.85万余种。



学术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工程数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中国有线电视、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中国美容医学、中国医学伦理学、医药与保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儿童与健康、中国医学教育技术、西北医学教育、西北药学杂志、药物分析学报:英文版

西安交通大学论文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近年来实施全球校园计划,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交换等多种形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等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通过举办海外友好高校校园日、诺奖学者校园行、为世界之光大讲堂等,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首倡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大学加盟并开展多元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2018年,有来自132个国家的28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2017年9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017年5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成立,该联盟将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该医疗联盟已联合了省内外54家大型三甲医院参加,同时成立了精神疾病、传染病、妇女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和口腔疾病6个专业中心。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签订双硕士学位协议,两校共同培养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双方每年各选出中意两国学生,全程英文授课,由中意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 西安交大&德克萨斯大学

    高级工商管理EMBA

    模式:在职 / 学制:2年
    联合办学/留服认证/在职硕士
    费用:30万RMB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安交大&阿尔伯塔大学

    金融财务管理硕士

    模式:在职 / 学制:2年
    在职硕士/留服认证/联合办学
    费用:约28万RMB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 西交大&SKEMA商学院

    创业与创新管理学硕士

    模式:在职学习 / 学制:2年
    联合办学/留服认证/在职学习
    费用:约23万RMB

    查看详情 点击咨询

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更多介绍

校园建设

兴庆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76号

曲江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




学校历史>>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迁以来,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铸就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西迁精神。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学校1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5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1

 

学校是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31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在编教工6660人,其中专任教师3810人。师资队伍中入选院士、杰青等国家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478人次,获评国家级各类创新团队51个,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3名。

 

学校现有学生51098名,其中本科生21421名,研究生26609名,留学生3068名;本科专业9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国际法治研究院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71个。

 

建校126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企业家、艺术家、医学专家等,如蔡锷、张元济、蔡元培、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汪道涵、吴文俊、杨嘉墀、徐光宪、姚桐斌、陈能宽、江泽民、侯宗濂、黄旭华、顾诵芬、丁关根、吴自良、蒋新松、蒋正华、王希季、李金华、韩启德等。建校以来,有200余名交大校友当选“两院”院士;迁校以来,学校培养或在校工作的院士89名。有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3位新中国“最美奋斗者”、2位“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0位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近五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68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5人。迁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29万余名。

 



教学理念>>

 

学校建立思政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学校实行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党建引领、知行兼修、师生共处、因材施教”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2019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首批试点高校。坚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1985年开始招收少年班学生;随后开办钱学森班、侯宗濂医学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储能班;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力学、基础医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科学家素养的行业领军人才为目标来建设和管理各类试验班,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未来发展>>

 

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规律,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西迁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坚持人文与科学并重,构建“塑心、育行、绘象、造境”文化建设格局和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以“文化+”激活基层“文化细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求实创新的学术文化、宽厚包容的人文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美育文化、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先生”系列话剧、金色梧桐节等一批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大示范项目、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

 

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56个学生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九州名家”“纵论四海”“新港报告”“创源论坛”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秉承为世界之光的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近年来,实施全球校园计划,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交换等多种形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等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通过举办海外友好高校校园日、诺奖学者校园行、为世界之光大讲堂等,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首倡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大学加盟并开展多元合作。开放融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学校现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4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658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794平方米,阅览座位3960余席;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累计藏书583.6万册(件)。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132个平台约330个子库;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2万余种,中西文电子图书176.85万余种。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